朱元璋停留在湖廣,遲遲沒有回應天,就是在處理整軍事宜。要不然移民、打擊豪強、處理寺產,這些事情下面人都能做得很好。用不着他這個天子費太多心思。
唯獨最緊要的軍務,是朱元璋半點不敢鬆懈的,哪怕張希孟也很有原則地避開了軍事。但是老朱卻不願意讓張希孟那麼清閒,他把張希孟提了過來,讓他負責編纂教材。
這事落到了張希孟頭上,他也有點懵。
你說張希孟不懂軍務吧,那絕對是冤枉他,恰恰相反,幾乎所有將領,都敬着這位張相公。
但是你要說張希孟是多天才的將領,能夠決勝千里之外,那也把他抬得太高了,乾脆就是扯淡。
張希孟也知道自己的程度,因此思前想後,把徐達和馮國用找來,三個人一起負責編纂。張希孟只是負責提綱挈領,擬定教材的體例規範。然後由這兩位大才填充。
張希孟將教材暫時分成了三個科目,包括步兵、騎兵、火器。
有關水戰的部分,張希孟着實外行,加上也不是那麼緊要,就放在了後面……暫時先鼓搗這三個科目。
他們三個倒也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比如張希孟,他就負責闡釋戰爭,專門從大處着眼,而徐達則是把自己多年的指揮經驗拿了出來,結合具體戰例,進行分析,然後總結出經驗,寫入教材裏面。
馮國用屬於文武全才,他比張希孟懂軍略,比徐達文採好……這麼傑出的人才,自然是拾遺補缺打下手了。
張希孟在編書之餘,也能跟兩位大將交流心得體會。
漸漸的,張希孟發現了徐達的獨到之處,雖然以前張希孟也很熟悉他,但是畢竟不比這一次,是專門交流軍務,開誠佈公,全都擺在了枱面上。
徐達的指揮天才也不是與生俱來的,甚至是追隨了朱元璋之後,他才開始琢磨軍務……每逢戰事,徐達都要仔細勘察地形,親自觀察,然後在腦子裏,不斷畫地圖。有時候思考得忘記吃飯,仿佛走火入魔。
但是只要徐達想通了,毫無疑問,戰場旳結果就沒有什麼懸念了。和州之戰,金陵之戰,杭州之戰,湖口之戰……每一次打完,徐達都會根據戰場的反饋,審視自己戰前的計劃,久而久之,戰爭就真的跟徐達預想的那樣,很少有出入的地方。
徐達除了總結戰術之外,還針對不同的兵種,比如騎兵,步兵,長槍兵,刀盾兵,火器營,制定了相應的戰法,有了應對的方法。
張希孟跟徐達聊後,發現這些經驗實在是太重要了,就鼓動徐達寫出來,讓馮國用潤色,張希孟修訂成手冊。
他們這邊弄出來一份,那邊就叫所有將領來學習。
大傢伙一起討論推演,看看誰更高明!
不出意外,徐達是完勝所有人,就連常遇春都徒呼奈何!
「這,這是紙上談兵!俺不服氣,有本事拉着人馬,真刀真槍,沙場較量,我就不信,我會一直輸!」
徐達繃着臉道:「你要是想,大可以在比武演習之中,較量一番。」
「不行!」常遇春斷然拒絕,「那,那和紙上談兵有什麼區別?你就是看準了俺的弱點,不管怎麼演練,俺都不是你的對手……但是到了戰場上,隨機應變,俺常遇春自然有辦法獲勝。」
徐達乾脆不跟他吵,難不成還能各自領着五千人,殺一個血流成河嗎?
這時候張希孟笑了,「常遇春,你說的我贊同,你確實有超常發揮,羚羊掛角,天外飛仙的本事。」
常遇春立刻大喜,「多謝張相誇獎,張相可給俺老常說話了。」
張希孟淡淡一笑,搖頭道:「我不是給你說話,我是說像你這種人,恰恰是未來大明軍中需要剔除的!」
常遇春頓時瞪大眼睛,滿臉愕然,其他將領也都跟着大笑起來,馮國用更是道:「沒錯,他成天吹牛十萬人橫行天下,說自己多勇武,看着讓人不舒服,把他趕出去正好!」
常遇春急了,「張相,你可不能聽他們胡說啊!這都是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