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6章 海權與陸權  大明世祖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第476章 海權與陸權

    「令群臣召開廷議吧——」朱誼汐大手一揮,氣勢徒然升高。

    北京一入手,關內就成了定局,如此一來攘外必先安內就完成了一半。

    發展經濟,促進生產,然後再集中全力攻伐遼東,這是接下來的他心中的治國方案。

    而在這個關鍵的轉折點,最需要的就是一統人心。

    於是,一場廷議,在華蓋殿舉行。

    南京的皇宮有三大殿,分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其中奉天殿尤為重要,既對應着北京的太和殿,凡是舉行大典,朝賀等重要會議的場合。

    而廷議,則有區別於御前會議。

    這是具有明朝特色的會議。

    因為參與廷議的,基本上是內閣和六部公卿,以及督察院等大臣,屬於一場文官之間的內部會議。

    而皇帝一般都不參與,只是坐在後面看戲,等到最後了結果:批准,或不批准。

    這如果是在清朝,則絕不可能。

    一開始朱誼汐也不喜歡,只覺得是這是對於皇權的挑戰,很容易失去掌控。

    這與清初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相差不離。

    但等他回味過來,則深深明白了其中的餘韻。

    因為皇帝不參與其中,超然獨立,自然可以旁觀者清,感受那場權力的爭奪。

    同樣,如果皇帝討厭內閣,自然就會讓六部尋覓機會為難,讓其失去顏面而辭職,這樣反而不髒手。

    而且,這也不會讓內閣獨攬大權,能夠進行一番制衡。

    當然,這也是朱誼汐的猜測,更有可能是制衡居多。

    恐怕最直接的原因,則是因為嘉靖、萬曆兩位經常龜縮皇宮,懶政,讓群臣不得不自己討論。

    當然有利就有弊,弊端更可怕,一旦群臣達成一致,就會架空皇帝。

    比如,立國本等大事。


    而自紹武皇帝登基以來,這還是第一次廷議。

    只見,內閣三人坐在主位,兩側坐着六部公卿,九卿、六科給事中、監察御史、五軍都督府等文武,約莫三十來人。

    而令有一宦官,則坐在一旁,記錄着廷議內容,準備給皇帝閱覽。

    「今日廷議之事,只為一件,北京光復,朝廷這幾日人心浮動,皆議論北還之事,陛下命我等廷議出個結果來。」

    趙舒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主持這樣的大型會議,他着實有些不自在。

    皇帝大權獨攬慣了,突兀的放權反而讓他們不適應。

    「自然是還都北京——」

    兵部尚書呂大器昂首道:「北京乃大明兩百年之國都,遏守北方之要地,若國都在南,則怕是用兵不便,難以抵擋建奴。」

    「北方的外患未除,豈能安享太平?」

    「也正是因為外患,北京不宜為都,邊境不過數百里,一旦突破後果不堪設想。」

    這時,督察院左都御史林公世則坦然道:「況且,朝廷錢糧在南方,一應的周轉可是大費功夫。」

    「而且北方殘破,養活不了京師,必須從南方運轉,如此一來豈不是徒增損耗?」

    「北方殘破不假,但若不定都與北京,其何時能復甦?」

    呂大器直言道:「再者說,北京乃人心所在,豈能疏忽?」

    「可設其為留都!」

    林公世沉聲道。

    一時間,兩方因此吵鬧不休。

    而這時,待在拐角的五軍都督府一方,則看起了熱鬧。

    代表五軍都督府的,自然是朱猛、李經武二人,他們身上都有都督的職位。

    一旦卸兵,按照傳統,他們就會在都督府當值。

    明末的總兵,其實只是差遣,無品級,遇有戰事,一般有都督或武勛佩將印出戰,結束繳還入都督府。

    後來才成為了常駐官職。

    所以勛貴的排名,其實並不



第476章 海權與陸權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相關:  逆流啟明    在海賊開DNF  修源錄  逆天宰道  葬天神帝  白骨無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同類最熱
搜"大明世祖"
360搜"大明世祖"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