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5章 北京,北京  大明世祖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第475章 北京,北京

    朝陽的光輝讓南京的紫禁城泛上一層流光,溫和的陽光穿透晨霧,灑在寬闊的皇城中。

    鼓樓上的黃銅鐘在敲擊中左右搖擺,金黃的顏色泛着金屬的光澤。

    九、十月份,是秋收的季節,同樣對於南京城來說,也是豐收的季節。

    以往只有南直隸的錢糧,如今卻又多了偌大的南方各省。

    不過對於挑嘴的南京市民來說,最上好的,份屬於湖廣的京山橋米,其次是江西的萬年貢米。

    隨之的福建的河龍貢米,重慶府的花田米等,因為運輸的原因,份額不多。

    而湖廣和江西,因為距離和產量的緣故,大米的售賣分外的紅火。

    張祺登上酒樓,一身輕薄的絲綢緞衣,臉上掛着濃厚的笑意,眉眼之間極為得意。

    一眾的陝商們,紛紛起身迎接,恭維聲不絕於耳。

    張祺倒是坦然受之,大大方方的在主位坐下。

    他與這些商賈們不同,一對女兒入宮成了皇帝的嬪妃,而且還誕下一兒一女,也算是半個國丈了。

    隨之,他在陝商的地位水漲船高,接近頂峰,除了一個會長的頭銜沒有,其餘的一般無二。

    「最近南京的米市見跌阿!」

    談笑之間,只見一個揮舞的紙扇的儒商,臉上卻寫了幾分愁緒:「湖廣的京山橋米雖名高,但產量卻少,還要供給宮中。」

    「與徽商相比,咱們到底是落了下風。」

    張祺眉頭微鎖,淡淡道:「人家到底經營了江南幾百年,咱們一時間爭不過也是必然。」

    南方四大米市,蕪湖、無錫、九江、長沙。

    除了長沙在陝商手裏,但蕪湖、無錫、九江,幾乎都在徽商手裏攥着,吸納了民間大量的存糧。

    在糧價必須平穩的前提下,單價不高,自然由量來湊。

    而米市,就是橋頭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徽商們三大米市握在手中,顯得從容不迫。


    陝商的長沙米市,反而因為軍屯的存在,以及軍功田的發受,使得大米吸納削減了數成,陝商們在南京很難競爭過徽商。

    而大米又是百貨的源頭,醋、酒、醬都離不開,除此之外徽商還分出鹽商一脈,可謂是財大氣粗。

    「既然南方爭不過,那就去北方。」

    這時,忽然有一人,挺着大肚子,氣勢十足的說道。

    張祺定眼一瞧,是寧州詹家的詹佑寧,曾經因為依附於慶王從而大起,在陝商中的地位不容小覷。

    他三十來歲,也是年輕氣盛。

    只見他躬身而來,對着張祺賠笑道:「張公,坊間傳聞北京光復已成定局,而朝廷也將遷回北京,不知其真假?」

    「我哪裏知道?」張祺擺手道:「這些朝廷要事,我是從來不敢招惹的。」

    「多謝張公。」

    詹佑寧點點頭,起身朗聲道:「偌大的南直隸是徽商的地盤,而咱們的根基在湖廣,更是在陝西。」

    「而北京,就是北邊,晉商出了所謂的八大皇商,顯然是難入朝廷諸公之眼,這正是咱們的機會。」

    聽到這,張祺眼眸一亮。

    晉商與陝商,是競爭與合作的關係,但陝商眼饞晉商也不是一年兩年了。

    且不說解池之言,就說通往察哈爾蒙古的商路,就足以讓他們垂涎三尺。

    漠南蒙古人可比西北的衛拉特蒙古富庶的多,而且還極愛通商。

    邊貿的利潤,陝商們可是深有體會。

    這遠比在南方跟徽商競爭來的強太多。

    張祺則嘴唇一動,開口道:「晉商確實失了分,賣國奸商的罪名,他們是怎麼也逃不了的。」

    「我還聽人說,北伐之後,考慮到北方各省殘破,朝廷有意抄沒那些晉商的財產,從而充盈府庫。」

    「這真是太好了——」

    「不知道涉及多少人?」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相關:  逆流啟明    西門仙族  荒古武神  通天劍帝  在海賊開DNF  逆天宰道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同類最熱
搜"大明世祖"
360搜"大明世祖"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