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縣原本是松江府治下的一個臨海小縣城,隨着上海舶司衙門在此設立並修建上海港,導致這裏成為江南地區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在冬日的陽光下,白色的海鷗在碼頭上空翱翔。
有高桅海船東歸,有滿載貨物的海船駛向入海口,但更多的海船在這裏停歇便準備沿着長江融入江南水路交通網絡中。
由於離春節不足兩個月,雖然還有商船選擇出航貿易,但現在出航便很可能耽擱過春節,所以出航的商船明顯大大減少。
正是如此,繁華的上海碼頭不斷迎來從海外歸來的商船,這些商船紛紛停泊在這裏接受上海市舶司的檢查,需要在這裏拿到通關文書和繳納關稅。
為了避免往來的船隻不經上海港口檢查,朝廷還在崇明島增設衛所,主要職責正是巡檢走私商船。
上海市舶司採用雙重的稅收模式,對出海的商船需要徵收關稅,對回來的商船同樣要徵收關稅。
通常而言,出海歸來的商船都不太可能空船而歸,他們還會從日本、朝鮮等地區帶回大量的土特產等。
「查個毛線,這上面都是日本的海貨,趕緊給老子登記放行!」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面對負責檢查的上海市舶司官員,顯得十分蠻橫地罵道。
「沈二爺,這不合規矩吧?既然船上都是日本海貨,那便讓本官上去瞧一眼,不會耽擱多少時間!」張吏目知曉對方的背景深厚,顯得為難地訴求道。
按照大明朝廷今年的最新政令,這些從海外運回來的貨物同樣要進行徵收關稅,不過食物一類則可以免除關稅。
按說,這是朝廷惠商政策,但偏偏給一些人鑽了空子。
現在這個沈二爺一口咬定船上全都是海貨,意思便是要按免稅處理,這明顯存在着逃避關稅的嫌疑。
沈二爺沐浴在冬日的陽光之下,伸出大拇指指着自己的臉道:「什麼規矩不規矩,咱是江南商號便是規矩!」
有利益的地方,便有江湖。
江南商號的出現在朱祐樘的意料之外,但卻是情理之中。
避抽稅,省陸運。
這六個字其實已經說明水運的優勢,雖然京杭大運河的成本占漕米的八成,但陸運的成本其實更高,更是可以避開重重關卡抽稅。
除了成本之外,其實還存在着流寇這個因素。
若不是王華跟王守仁殲滅了贛南那伙流寇,恐怕現在廣東跟江西的水陸通道仍舊不安全,貨物存在很大丟失的可能性。
正是如此,哪怕大明沒有開海,其實海運一直是很多大明商人的首選。
江南地區的私人貿易港口興起於明初,當時的世界首富沈萬三,傳聞便是藉助京杭大運河的便利,將江浙一帶的絲綢、陶瓷和糧食運銷海外,這才積攢下來驚天的財富。
江南地區不僅擁有發達的陸路和水路交通網絡,而且制瓷業、印刷業、紡織業乃至錫箔業、出版業等,都處在世界之巔。
特別江南地區的貧富差距很大,以徽州府為例,由於除歙縣外的地區以山地居多,所以很多人被迫經商謀生。
在地理上,江南更接近於日本,天然擁有跟日本貿易的優勢。
其實這裏還存在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日本的主要流通貨幣是大明銅錢,加上他們擁有金和銀貴金屬,更是吸引華夏商人前往日本淘金。
即便沒有弘治開海,江南商人跟日本一直存在着貿易往來。
隨着大明出海貿易的全面興起,而今參與的人員越來越多,以前都是偷偷摸摸單打獨鬥,但現在已經組建了大商會。
秦家跟日本一直存在貿易往來,亦是主動牽頭成立了大商會,組建江南最大的利益組織——江南商號。
這個組織雖然沒有後世集團那般的緊密,但亦是已經一起頂着同一旗幟,更是跟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