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河營寨。
党進、張瓊相對而坐。
張瓊滿不是滋味,嘟噥道「就砍殺了幾個殘兵敗卒的腦袋,塞牙縫都不夠。」
党進亦是如此,雖說心裏為自己的好友能夠取得如此功勞而開心,但自己辛勞而來,卻沒撈得什麼功勞,感同身受。
「契丹崽子一個個自稱雄鷹、野狼,吹鬍子大氣,我看是鵪鶉土狗,一點也不禁打。」
党進滿嘴吐槽之言。
張瓊眨巴了一下眼睛,提議道∶「左右閒來無事,我們去敵營陣前逛?」
党進亦是膽大的主,力時心動起來∶「走,一起去砍幾顆腦袋出出氣。」
兩人並沒帶過多的兵馬,只是各領一百親衛,一路來到了太子山山下。
太子山位於灤河東南二十三里處,依山傍水,前是沖積平原,後是松亭關,正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
也是耶律沙選擇的安營之所。
此時耶律沙在軍帳里生着悶氣,最鍾愛的兒子與最默契的好友接連戰死,即便身經百戰,見慣生死的他,也有一種悲憤的感覺。
尤其是此時此刻,他還不能為之報仇,更覺得自己無能,一個人喝着悶酒。
耶律沙灌了一大口酒,耳中意外聽到陣陣喧鬧,眉頭微皺,正想起身看個究竟,便聽侍從來報「南相!營寨外有南朝賊人叫陣,邀戰!他們在營外辱罵我們契丹是懦夫,無膽鼠輩……」
叫陣,邀戰?
耶律沙搖了搖昏昏的腦袋,問道「對方來了多少人?」
侍從回道「看上去就兩百餘人!」
原本耶律沙就憋着一肚子火氣,此刻更是一股怒意直衝天靈蓋,怒喝道∶「南朝賊子,真欺我契丹無人?隨我看看去……」
單挑,在後世有些妖魔化了。
《三國演義》中,武將單挑是最激動人心的,什麼溫酒斬華雄,裸衣斗馬超,張翼德挑燈夜戰馬孟起、太史慈勇斗小霸王等等,都是膾炙人口,讓人津津樂道的名場面。
但隨着較真的人越多,就有人覺得太假,覺得單挑並不存在,都是之言。
這就有些矯枉過正。
其實單挑習俗古來有之,而且比想像中的更加常見,也是一種經過歷史的發展與考驗的戰場習俗……
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單挑一說。
不過不叫單挑,而是很文雅的詞彙,叫做「致師」,最早的致師記載是商朝的牧野之戰。不過那個時候是戰車對戰,雙方參戰人數至少兩人,嚴苛的來說不算一對一單挑。
隨着騎兵的出現,單挑的事例漸漸多了起來。
楚漢之爭的時候,就有許多單挑的記載,項羽就曾多次邀劉邦單挑。
劉邦怎麼可能是項羽對手?自然不應。
劉邦麾下的樓煩亦曾單挑射殺項羽麾下的三員悍將。
兩漢時期,主要對手是匈奴。匈奴蠻夷不講武德,故而少有單挑的事例。
到了漢末內亂,諸多人重拾武德。
呂布、郭汜就有單挑的記錄,關羽更是在萬軍中斬殺顏良……
尤其是馬鐙的出現,單挑更是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南北朝時期,大量的單挑記載開始出現。
連李世民當秦王的時候,也曾與一名勇壯絕倫的突厥武將單挑過,史書記載∶刃將接,太宗以天策上將大箭射之,中心洞背,應弦而斃。
至於史萬歲、秦瓊、薛仁貴之流的蓋世猛將,更是如此。
到了唐末五代,武夫當權,斗將的風氣更甚,甚至有雙方將領單挑,兩邊官兵不拿兵器,在附近看
熱鬧說笑的奇葩情形。
即便是宋代重文抑武,也有不少單挑的例子……
岳飛除了是一位決勝干里的大帥,同樣也是一位擅於單挑的虎將。
明初的時候,因為蒙古帶來的尚武氣息,同樣是如此。
朱洪武麾下常遇春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