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審征骨子裏就充斥着浮誇的本性,也不管自己辦不辦得到,毫不猶豫地應諾:「願聽張司使差遣。」
相較伊審征浮誇,陳處堯則是一位真正有能力有本事的良臣。
在南昌府對中原的反攻,還是有理有據的。
只是陳處堯經驗欠缺,手上也沒有可用兵將,才讓曹彬反制。
面對張進這位中原天子的眼線,陳處堯強壓着心中的歡喜,作揖道:「不知張司使有何吩咐,力所能及之內,在下自當效命。」
張進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多年武德司生涯,養成了不苟言笑的性格,說道:「陛下的志向,想必二位聽過吧。」
伊審征為了表現自己,搶答道:「聽過,一求諸夏歸一,恢復漢唐故土,光復華夏。二求直搗契丹上京臨潢府,奪回我華夏承傳千年之帝王與聖賢信物,擒契丹皇帝雪恥。」
羅幼度從來不隱藏自己的目的,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也是給整個朝廷定下一個小小的目標。
伊審征最擅長的就是溜須拍馬,見風使舵,在孟蜀滅亡之後,他已經開始研究揣測羅幼度的喜好,對於他的政治目標,信口而來。
陳處堯顯然也知道,只是讓伊審征搶了先。
張進道:「契丹疆域遼闊,但核心地在東北山林之間。未來朝廷怎麼進攻,目前來說,過於久遠,誰也不知。不過肯定會有水軍過渤海,從海東襲擊契丹後方。」
這一點並不算泄露戰略目標,這是明擺的事情。
自中原水軍在收復燕雲的戰役中揚威之後,契丹就開始防備中原水軍了。
有蘇定方十萬大軍跨海滅高句麗的先例,契丹是不可能不提防的。
此番乘機打高麗,也是想避免這一點。
相比防守邊界,奪取高麗,防守登陸港口更加簡單。
陳處堯略懂軍事,理論知識豐富,頷首表示明白。
伊審征只聽懂一二,卻也透着一副明白的表情。
張進道:「我軍跨海而戰,
海東的穩定至關重要。這些日子海東的局勢有些不穩,契丹甚至有滅高麗的意思。陛下需要兩人出仕高麗,為朝廷打探海東情況。以便我朝能夠隨時隨地了解海東的情況,在關鍵時候,做出合適的舉動。」
伊審征「啊」的一聲,有些後悔答應得太快了。
這遠離蜀地本就讓他難受,現在要去海東?
那誰來照顧他的父母?
陳處堯眉頭緊鎖。
張進道:「陛下說了,此任務至多不過三年。三年之後,不管情況如何,二位皆記大功。若能取得奇效,即便封爵亦不在話下。」
伊審征原本不願,可一聽只有三年,瞬間心動了。
陳處堯雙眸也是一亮。
三年時間,最次都能換一個大功,這買賣還是很划算的。
伊審征心動道:「可是在下對高麗一無所知,三年時間?如何能夠成事?」
張進看了陳處堯一眼,道:「這個我們早有安排。高麗王對於中原人才向來很是看重,不管才幹如何,都會先行供着,再來細看能力才略。當然,關鍵還得靠陳先生……陳先生當年為江南出使契丹,深得契丹酋長器重,甚至不惜扣留也要阻止先生回江南。最後是契丹政變,陳先生方才尋得機會南下。現今江南已滅。陳先生在中原不得重用,意圖回契丹一展抱負。」
「這北方為中原封鎖,走海路從高麗轉去契丹上京最是安全。以王昭求才若渴的心思,加上現今契丹與高麗的關係,他必然不會讓陳先生北上,反而會勸先生留在高麗。」
羅幼度從江南諸多大臣中選擇陳處堯並非沒有緣由的。
他有在契丹展露才華的事例,憑藉這關係,他的身份很容易受到王昭的接納認可。
至於伊審征,則是志同道合,約好一起投效契丹的好友。
陳處堯先看了伊審征一眼,猶豫了片刻,說道:「在下斗膽多問一句,陛下可有謀海東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