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元軍決定發起攻勢,以時間計算,他們恐怕還是奉了脫脫的命令,畢竟糧草調撥,民夫徵用,作戰計劃,士兵動員……這一整套下來,沒有一兩個月,是絕無可能的。
甚至拖個三五個月,也是尋常。
很可能脫脫南下的時候,就催促江南元軍配合,一直催到了今天,脫脫都被拿下了,江南元軍才有了動作。
「脫脫啊脫脫!大元朝對你都這樣了,你還替元廷續命幹什麼?」
朱元璋深深感嘆,一拍桌子,怒火直衝頭頂。
張士誠已經敗了,龜縮在高郵,這一次他萬萬不可能撐幾個月。至多十天八天,就能殺進去,張士誠必敗!
只要解決了張士誠,順道收取元廷幾十萬潰軍,佔領整個兩淮,指日可待。
一旦坐擁兩淮之地,下江南,取山東,都是唾手可得。
滅亡元廷,也是指日可待。
可以說前途一片光明,大都的龍椅都在招手,走上人生巔峰,就在眼前。
可如果錯過了這機會,張士誠起死回生,招降納叛,擴充實力,早晚會成為一個勁敵。
殺人不死反成仇的道理,朱元璋自然清楚。
所以一鼓作氣,滅掉張士誠,利益極大。
放棄高郵,援救和州,痛失良機,後果極大!
到底要怎麼選擇?
一個最大的難題,又落在了朱元璋的肩頭。
「先生,你能再說說不,看看咱們該怎麼辦,能不能兩全其美?」
張希孟眉頭深鎖,「主公,江南元軍出動了十萬人,又有長江水師配合。就算他們鬥志不強,咱們也要分過去一萬五千人,最好兩萬人,才有把握。揚州剛剛拿下,至少要一萬人鎮得住場面,高郵經歷四十萬人圍城,想重新包圍高郵,怎麼也要五萬人,其中還要有兩萬老兵……再有,元軍幾十萬人潰散,泗州,天長,六合,滁州,這些地方,沒有大幾千精銳結合幾萬民兵,別想守住。」
賬算到了這裏,張希孟已經說不下去了,朱家軍還是太少了,無論如何,也沒法兼顧,全都想要,就是全都落空。
所以必須做出決斷。
滁州等地是根本,不能出事。
揚州已經吃進去了,也不能吐出來。
高郵,和州,到底要選哪一個吧?
「先生覺得應該是哪個?」
張希孟笑容悽苦,「說實話,我不知道。」
「為什麼?」
「因為和州落入我們手中幾個月,苦心經營,才有了現在的局面。只要到今年五六月份,完成夏糧收穫,和州就活了,會成為堪比滁州的根基之地。無論如何,也不該放棄。可話又說回來,幾十萬元廷潰軍,張士誠這個未來的大敵,還有食鹽的利益,無論如何,也要比和州大得多……」張希孟無奈長嘆,「主公,我說句挨罵的話,這個決定只能您來做。我只負責盛放主公深思熟慮的果實,我,我就是卑微的公器而已!」
張希孟默默低下了頭,其實相處兩年多以來,張希孟已經不止一次認識到他的缺陷……
就拿眼前的局面來說,該怎麼選擇?
都說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其實這是句正確的廢話,如果能分得清厲害輕重,還用得着糾結嗎?
而且面對這種問題,穿越的經驗並不能幫助張希孟做出正確的判斷,相反,還會干擾張希孟,這也是他沒法給出最終建議的原因。
道理不複雜……因為歷史告訴張希孟,江南元軍不堪一擊,歷史好告訴他,張士誠雖然問題不少,但絕對不是好惹的,這麼好的機會,無論付出多少,都給儘快消滅張士誠才是。
根據這兩條,張希孟大概率是會選擇繼續對付張士誠,而放任元軍攻取和州,等解決了張士誠,在回頭對付元軍,至於那時候局面如何,就不是他能預料的了。
從輕重利害上看,似乎就是這樣的。
可是別忘了,現實永遠是無比複雜的一個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