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對付西夏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趁着西夏不注意,搶修一座城池,等西夏反應過來,舉兵攻擊,宋軍就躲在城裏固守。
等西夏扛不住了,再多路出擊,把西夏兵馬趕走,然後再趁機前推修城,循環往復……
靠着這種日拱一卒的方式,愣是將橫山以南,西夏的歡歌之地,悉數拿到了手裏。
這麼幹的好處是很穩妥,扎紮實實,鯨吞蠶食。
可問題也很明顯,就是耗費巨大。每一座城池堡壘,都要安排人守衛,也正是如此,西軍的編制才空前龐大,耗費的國庫也是驚人的。
趙桓跟西夏議和之後,他主動從邊境的堡壘撤軍。這倒不是說要放棄防禦,而是將邊境防衛巡邏任務交給了廂軍民壯。
至于禁軍兵馬,退回到了幾個主要的城市,當然了,他們也會定期前往邊境巡查,不過卻是不會定期駐紮。
如此一來,節省了兵力,更緩解了後勤的壓力,還省去了騷擾百姓,簡直一舉多得。
別看種家軍,折家軍,姚家軍都差不多沒了,可散落各處的西軍湊在一起,居然有六七萬之多。
就算打個對摺,也至少能練出三萬人。
目前御營五軍之中,最多的編制也不過兩萬一千人,等於憑空多出了一個軍!
在宋金大戰的當口,每多一個人,都是巨大的利好,更何況一下子增加了三萬人!
好處還不止這些,大宋收兵,西夏也會抽回不少兵力,這些人馬顯然也要放在和金人對峙的前線。
就算他們不敢和金人開戰,壓力也是實實在在,至少有點牽製作用。
這還不用說雙方貿易之後,大宋能拿到數量可觀的馬匹牲畜,御營騎兵又能得到加強。
所以說,國家大事到底不是意氣之爭,每一個決定都必須詳細權衡,才能得出最好的結果。
總體來說,趙桓是完美實現了最初的計劃,甚至還有些超出。
現在只要等耶律大石到來,三方會盟,敲定大局,就一切順利,可以返回開封了。
只是在一片大好的局面之下,也有一些不和諧的地方,比如曲端!
沒錯!
立下了赫赫戰功的曲端,被徹底晾在了一邊。
無人問津,也沒有賞賜,仿佛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開什麼玩笑?
是老子不避危險,衝進了西夏腹地,又是老子燒了西夏都城!
這麼大的功勞,不說冠絕天下,也是名噪一時。
憑什麼當老子不存在?
曲端氣得想去找趙桓評理,可猶豫了一陣,到底沒敢。畢竟之前抓了蕭合達,枉顧聖意,算是一大污點,官家是要將功折罪,還是等一等之後,再行封賞?
曲端一時也拿不準,只能成天泡在馬廄里,好好照顧鐵象。
要知道他可是扎了鐵象一刀的,這匹馬還記仇了,看到曲端,就齜牙咧嘴,不餵點雞蛋什麼的,鐵象大爺就要狠狠咬他。
曲端既好氣又好笑,反正也沒人找他,就好好餵馬吧!
可就在他忙活的時候,還真來人看他了,誰呢?
李世輔!
作為一起出生入死的好戰友,李世輔對曲端這人的印象還不錯,至少生死關頭,曲端把鐵象讓給了他。單純的李世輔現在也沒有意識到,騎着一匹顯眼的駿馬逃跑,是何等拉仇恨的事情!
又或者鐵象送走了,曲端就可以找一匹普通的戰馬,然後裝成普通的士兵,再悄無聲息逃脫,畢竟沒有真正發生十面埋伏,八方合圍的事情,曲端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誰也說不好。
「你還餵馬呢?官家都召見吳大好幾次了。」
曲端頭也不抬,哼道:「他吳大就是我的部下,難不成還能越過我?」
李世輔悶聲道:「這可沒準,官家準備再增一軍,駐防延安府,或者駐紮京兆府。」
曲端眉頭緊皺,延安府駐軍,是為了威懾西夏,也能策應河東,而放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