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吃上了粳米什錦炒飯的本地百姓,瞬間愛上了這個主食,太香了。
他們感覺這樣好吃的飯應該用手抓着吃,不過已經成了大唐人,大唐人要會用筷子。
「願意用手抓就用手抓。」李易倒是很開明。
他小時候,不用說小時候,大的時候吃燒烤,吃一些東西,一樣用手抓。
不用手撕不開,服務員給撕開的不好吃,服務員順着紋理撕。
吃的時候,其實是逆着紋理的。。
還有吃大蝦、吃螃蟹,不動手?吃西餐行,別人給你處理好了,你就吃肉。
吃牛蛙呢?全程用筷子?不自己用手揪着牛蛙的骨頭啃?
「咱們大唐飲食不是用筷子,是對食材的了解和烹飪的手法,筷子僅僅是輔助。
咱們大唐喝湯的時候,可以有勺子,也可以嘴對着碗邊吹氣喝。
吃烤的一些東西時,筷子不好用,咱們就放下筷子。」
李易先放筷子,用手抓着炒飯吃,告訴給入籍的百姓。
百姓們卻不放,他們努力地使用着筷子吃。
他們看到二十五隻獅子了,認可大唐,大唐要用筷子,自己就用,等練好了再說。
「炒飯好不好吃,在於米的選擇,粳米就是比秈米好吃。
另外飯的乾濕度也影響口感,干一點的有韌性的好吃。
大灶下面有鍋巴煮出來的米,比用盆在蒸鍋里蒸出來的米好吃。
其他的魚肉什麼輔料另算,只說米飯炒的時候,得放足夠多的油。
放葷油或素油的選擇在於吃飯人的情況,總是吃不到肉的人,放葷油比較好。
現在咱們這些百姓,他們更願意吃素油,他們天天吃魚。
油要大,大了後油多可以控出去, 其實還有一種作弊的方法, 咱們不用。」
李易繼續科普, 告訴別人炒飯怎麼炒好吃。
他那時有些快餐店是先蒸出來米飯,別人想吃炒飯的時候,直接用油和其他的東西拌一拌就送上桌了。
那不叫炒飯, 太侮辱人了。
米飯炒和拌,耗油量和火候控制不一樣的。
炒飯炒不好, 飯粒會變軟。
用電飯鍋現蒸的飯, 越炒越軟, 但拌就沒問題。
永穆公主和洛陽那邊的人學到了,其實莊子裏炒飯一直按照傳統來做。
大臣們吃的時候, 根本沒考慮過這個情況。
就像吃炒麵,伸面類的炒麵,炒之前是要過冷水的。
不少小飯館為了節省時間, 從鍋里撈出來抻面就開始抄, 速度快呀!過冷水要耽誤時間的。
小矮人們還未接觸那麼高深的中華飲食文化, 他們只管吃, 香啊!
……
遊艇離岸,朝着下兩個地方前進。
小矮人們抹着眼淚送別, 然後拿着一個李易畫出來的日曆打對號。
說好了的,劃三十五個之後,一定有大唐其他的人過來。
以前小矮人土著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現在他們開始期盼。
李易走之前,幫他們殺了很多野獸, 包括蛇。
一片區域修出來石頭的大『院子』,以及木頭的『圍欄』。
李易覺得自己對大唐的貢獻又前進了一步, 再努努力。
遊艇抵達莫桑比克,這裏的人太少了, 沿海平原大部分是空置的。
遊艇停留幾個小時,無人機飛出去收集下數據,轉頭遊艇就向東走,到那個島子。
島子在李易的時候是個國家,馬達加斯加。
人種多,現在也不少。
古代人不是傻逼,他們知道每年風向和洋流。
於是就有人從馬六甲海峽那裏過來, 馬達加斯加有暖流和信風。
最初的時候,人家好不容易弄個硬帆,出海捕魚,或者偶爾找到龍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