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多爾袞見面後的幾天內,楊振並沒有返回鳳凰城方向,只是打發了李明時帶人先行返回。
而楊振自己則帶着他的衛隊抬槍營,停留在秀岩城內,等待金海鎮西路軍的消息。
楊振派遣了劉文炤和祖克祥帶隊前往熊岳城方向送信,當然是去通知呂品奇以及袁進他們水陸兩路兵馬按照約定撤軍的。
以前,對於和清虜將領達成的約定,不論是公開的,還是私下的,楊振一貫是按照兵不厭詐的套路對待的,從來不打算履行守約的義務。
但是這次與多爾袞的約定,他是打算履行的。
最起碼在多爾袞爭奪大位期間,他是不打算對他們任何一方發起進攻的。
因為一旦兵臨城下,清虜八旗內部反而更容易團結起來。
所以,對於金海鎮的西路軍,不論是統領水師的袁進,還是指揮陸師的呂品奇,楊振在給他們寫的信件中,所用的辭令都是不容置疑的語氣。
不管他們理解不理解,軍令送達之日,就必須立刻執行。
而楊振停留在秀岩城內,等待的就是劉文炤、祖克祥他們將命令送達後西線反饋回來的消息。
當然在等待期間,楊振也沒有閒着,在接下來的幾天內,他在安慶後等人的陪同下,幾乎走遍了秀岩城的周邊地區。
秀岩附近,大洋河的兩岸,以及湯池河的兩岸,包括許多山間河谷地帶,都是容易開墾、方便耕作的肥沃黑土地。
楊振看了許多地方,當然也定下了許多屯墾的區域。
楊振讓安慶後打了報告,自己親自簽字用印,叫人送往金海鎮後方,叫旅順方面優先為秀岩城附近招募屯墾移民六屯一千八百戶。
這也就相當於,一次性為秀岩城的安慶後麾下增加了一千八百個可以徵召、也可以招募的正兵兵員。
同時也讓安慶後的金海東路莊河團營前營的兵員,一下子有望達到超規格的三千三百員。
安慶後自然是欣喜萬分。
但是楊振更為看重的,卻是此地的屯墾之利。
既然在嘉靖、萬曆年間,此地能夠作為金州、蓋州和海州三衛的重要糧倉,那麼一旦恢復此地的人口和屯墾事業,未嘗不可以作為今後楊振麾下經營安東地區的後方糧倉。
就在楊振領着安慶後在秀岩城謀劃未來的屯墾事業期間,劉文炤和祖克祥二人帶領的信使隊伍,先後抵達了呂品奇在熊岳城城南的石橋子大營和袁進在連雲島上的西路軍水師大營。
呂品奇和袁進兩個,面對楊振叫人送來的突然的撤軍命令,雖然有一些不解,但是並沒有遲疑多長時間,就選擇了接受。
因為自從他們追隨楊振以來,楊振很少犯錯,幾乎一直都是正確的,這讓他們這些人形成了服從的習慣。
即使是接到命令後有所遲疑,有些不解,但是楊振和多爾袞之間的交易合不合算,他們是很清楚的。
他們雖然更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實力,打退乃至殲滅熊岳城和蓋州城的清軍,從而立下實打實的奪城復地的戰功,但是也知道,曠日持久的圍困過後,就算迫使城內的清軍北逃,追擊或者伏擊之戰的傷亡,也絕不會小了。
因此在與麾下的部將們,反覆磋商之後,不論是袁進,還是呂品奇,最終都選擇了按照楊振的命令行事,因為這樣的代價明顯更低。
就算不考慮不服從命令的後果,他們各自手底下的將校官佐們,也更希望看到兵不血刃的拿下防禦體系基本完整的熊岳城和蓋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