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工人逃跑之後,劉淳聚攏剩下的工人,跟大家進行了一次暢談。
「我知道,你們所有人家裏都有田地,來做工,一是朝廷徵發,迫不得已,二是在下開的條件還算誘人。」劉淳輕笑了一聲,「諸位,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你們覺得靠着家裏的田,就能過上好日子嗎?」
「要我說,很難!」
「就拿現在的情況來看,也最多是溫飽而已,遠遠達不到富裕的程度。天下承平二十年,陛下揮兵北伐,殘元覆滅在即。要不了多久,北方就會迎來一個太平盛世。」
「人人都期盼着太平安寧,所謂寧做太平犬,不當亂離人。可大家想過沒有,太平就意味着人丁滋長,南方的商賈,遼東的蠻夷,都會聚集到北平,昔日的戰爭前沿,變成了商貿繁榮的市場!土地兼併不可避免,你們若是不能趁着這個機會,發家致富,一旦錯過了時機,後果是相當可怕的!」
「你們的土地或許被買走,你們的孩子沒有田耕,不得不去城裏當學徒,你們的妻女要去伺候別人……」
「我不是個小氣的人,更不會虧待自己人,我們現在是剛剛創業,收入或許比種田高不了多少,工作呢,更加辛苦!但是請大家放心,接下來我們會拿出更多的商品,尤其是等到鐵器上市,就能賺到大把大把的錢,到時候大傢伙走到哪裏,都會讓人羨慕嫉妒……」
劉淳談了很多,效果不能說沒有,但也不像預想的那麼大,更沒有到人人信服的程度……他們完全想像不到,商業發展,會對農村造成何等的衝擊。
在他們看來,大不了守着田地,自給自足!
讓一群什麼都不懂的農民,去暢想未來,實在是太難為他們了。
之所以還能留下來,就是家中人多地少,在這裏能拿到工錢,還有免費的伙食,僅此而已!
第一批的工人,通常是破產農民,至少是過得不好的農民!
如果有選擇,誰願意像牛馬一樣幹活呢!
劉淳只能一邊提高工錢,穩住人心,一邊招募女工,填補缺口,勉力維持。
由於太過忙碌,劉淳已經把徐妙錦從腦袋裏扔出去了,等她遊山玩水夠了,脾氣順過來,就回北平,或者回應天,反正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了。
劉淳如是想到,可他哪裏知道,徐妙錦可沒有心思遊山玩水,她正在充當老師,教導幾個婦人識字!
除了張嫂子之外,還有兩個,一個姓牛,人稱牛大媽,另一個叫韓二姐,是個十八歲的大姑娘。
這三個人,乖乖趴在桌子上,拿着炭筆,一筆一划在寫字。
其中進展最快的是張嫂子,她不但學認字,還在學算術,不光有加減法,還有九九歌……很難想像,一個四十歲出頭的婦人,能學得那麼快!
連徐妙錦都感到吃驚……張嫂子只是淡淡一笑,過去她認識了一兩百個字,全是採買的時候,讓賬房幫着寫單子,然後她照着單子上的字,用樹枝在地上描……後來劉淳知道識字不多,用不了毛筆,就讓用炭筆寫字。
不管多累,張嫂子都要抽出一個時辰,拿炭筆在木板上反覆練習,努力記憶。
如今有徐妙錦的教導,有桌子,有紙筆,真的是太幸福了!
相比之下,牛大媽比張嫂子還大了幾歲,也更笨拙,但她卻最為堅持,一遍一遍,反覆練習,那麼一大把年紀,夜裏只睡兩個時辰。每天除了認字之外,收拾屋子,做飯,所有的活兒,全都包了。
她做包子更是一絕,就連王府的廚師都未必有她做得好。
至於韓二姐,她年紀最小,靈性十足,雖然起步晚,但大有追上張嫂子的勢頭。每天如饑似渴地學習,她不光是識字算術,還央求徐妙錦教她背《三字經》和《百家姓》。
徐妙錦閒着沒事,就答應了。
哪知道韓二姐居然激動地跪在地上,拜謝姑娘的大恩大德!
徐妙錦越發好奇,一個村姑,想學這些幹什麼,莫非要考秀才?
徐妙錦不好直接問,張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