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群策群力,不斷出主意,柳淳在旁邊很認真記錄,每說出一個辦法,就寫下來,等到了最後,有人就不免好奇了,你柳太傅不是號稱智多星嗎?你不是主意多嗎?不能光是我們出主意,你也拿出來點辦法啊!
「諸位,要我說呢,其實可以改變一下統計的方法。」
柳淳這麼一說,身旁的朱高熾先憋不住了。他還記得師父說過,這世界上有三種謊言,統計學就在其中。
師父不會是打算做假賬吧?
「咳咳!」柳淳板着臉道:「我的意思是擴大糧食的範圍,將一些東西也納入進來……就這麼說吧,主要是地瓜、紅薯、玉米這三項、另外花生和葵花籽也要納入計算範疇。」
在場眾人聽到柳淳的話,都不免遲疑。
這次還是楊士奇開口解釋,他剛巡視了嶺南,對柳淳提到的幾樣東西都有所了解。
「這些東西都是來自海外,於彥昭在完成了環球航行之後,又有人陸續出海,他們從海外換回了這些東西。並且拿到了沿海試鍾,產量倒是不高。不過勝在不擇土地,耕種也相對省力,一些海外蠻夷都能輕鬆種植,我大明百姓精耕細作,更不在話下。」
楊士奇提到的情況的確不差。人們的印象里,似乎土豆紅薯都是高產作物。
可實際情況並不是這麼簡單,最初的土豆還有毒素呢,是美洲的原住民經過多年的培育,將毒性降低,並且選擇塊莖比較大的,一代代積累,才出現了後世的土豆。
同樣的道理,把土豆從美洲帶到大明,也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
在原本的歷史上,明朝後期得到了土豆和紅薯,經過了若干年的培育,終於適應了氣候土壤,開始高產起來。
恰巧趕上了某位在位時間最長的「聖君」,然後又恰巧人口爆炸,只能說運氣來了,誰也擋不住,「土豆盛世」也是盛世啊!
柳淳提出了把這些作物納入統計體系,還真不是他敷衍,而是希望推廣新的作物,儘量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土地。
畢竟副食數量增加,雖然不能直接帶來主糧的增加,卻能取代部分主糧消費……總而言之一句話,柳淳的施政重點就是讓老百姓吃飽肚子。
這個目標看起來很庸俗,可要想真正實現,卻沒有那麼容易,甚至可以說充滿了挑戰。
「諸公,現在咱們就一樣一樣開始談,這個興修水利,要怎麼落實?」
工部尚書宋禮來勁了,他盤算了一下,就主動道:「只要朝廷能給足夠的錢,工部能同時修三條引水渠。」
他說完之後,所有人陷入了沉默,宋禮倒是遲疑了?怎麼回事?嫌棄不夠嗎?
工部也有四個清吏司,編制和禮部一樣,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其中只有都水清吏司是負責水利,扣除日常事務,同時開工三條水渠,已經是極限了。
「不成!」
柳淳默默搖頭。
「那就五條!」宋禮咬着牙說,他都準備親自下去了。
可柳淳還是搖頭。
「太傅大人,不是我們工部不想出力,實在是無人可派啊!」
柳淳淡然一笑,「先稍安勿躁。咱們分析一下,要想大面積增產,三五條水渠是絕對不夠的,哪怕修得再長,也沒法解決整個大明朝的問題。我們需要的是成千上萬的水渠,需要數百萬計的水井,還有蓄水的水庫。」
楊士奇老臉拉得跟驢一般長,其他人也都天旋地轉,柳大人啊,你是真敢說,可你也要看看能不能做到啊?
「要想讓全大明的田地都有水用,確乎需要很多,只不過要讓朝廷一下子修這麼多,實在是太難了。」
柳淳笑道:「目標不妨先放在這裏。我們可以動員每一個縣,修一條水渠,挖一百口水井,每個府修一個水庫。」
柳淳把計劃拆解分割,這下子大傢伙終於來了興趣,似乎不那麼嚇人了,有成功的希望了。
「修水庫的工具朝廷想辦法解決,勞力地方出,朝廷只提供飯食。要讓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