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陳應的隆中對
「天下大勢,不在一時一地之爭。」陳應耐心的向李建成解釋道:「就算秦王以尚書令錄尚書事,吏部、刑部、民部皆掌握在陛下手中,秦王又能撐握多大權勢?若秦王真架空太子殿下,恐怕陛下是不會答應的!」
陳應作為一個站在歷史巨人肩膀上的寵兒,自然清楚。李淵推出李世民,其實不過是為了制衡李建成。因為他還不想過早放權,當然對於李建成,李淵也很滿意,廢太子,改立秦王,其實只是李世民一廂情願的想法。
李建成倒覺得陳應的話非常對他的胃口,點點頭道:「一母同胞,兄弟手足情深,怎麼會為了那個位置,而同室操戈。」
聽着李建成的話,陳應嘆了口氣。事實上,陳應也不知道怎麼說李建成好了,那個位置,可不是萬貫家財,也不是一個虛頭巴腦的爵位,而是手握天下之權,掌握着千萬人的生殺大權,為了這個位置,手足相殘,骨肉相殘,根本都算不得什麼。
然而,陳應卻不能說李建成錯,因為李建成是一個仁慈的人。說到底,李建成是一個英雄,而李世民則是一個梟雄。就像劉邦與項羽,哪怕再給項羽一萬次機會,他同樣打不過劉邦,因為項羽是英雄,而劉邦是梟雄。
陳應也不覺得,自己可以扭轉歷史,因為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在歷史上,魏徵向李建成提出過要改變朝廷動盪,社稷不穩,唯有誅殺秦王,解決問題之根,只要殺掉秦王,秦王府眾臣,沒有了效忠的對象,自然會安穩下來。」
然而,李建成卻沒有採納魏徵的提意,李元吉也要暗殺秦王,事實上李建成也沒有同意,否則歷史將是另外一個情況。
當然,陳應此時感覺時不我待,他必須儘快加速大唐的民生經濟建設,恢復國力。夯實基礎,為將來遠征突厥,收回漠北、收復西域做好準備工作。
陳應在馬車裏斟酌着詞語道:「河東匡復,李總管奔馳河西李軌,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手到擒來,接下來一定時期內,大唐的注意力將向東傾斜,與王世充、竇建德爭奪中原、河北,現在最擔心的其實,還是長城之外的突厥人,河東之戰,他們稍稍受挫,然而突厥歷史仍在,他們必定不會甘心失敗,若大唐與王世充暴發戰爭,突厥人肯定會擇機南下。現在太子殿下要做的是,建立穩定的北方防線,北守東攻,一面養精蓄銳,以逸待勞,另外一方面,就是發展經濟,經以濟世。民以食為天,若是大唐百姓都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無論河南、河北,皆可不戰而自取。」
陳應其實想提出的戰略方針,是類似於後世的經濟戰爭,讓大唐發揮地利優勢,與王世充和竇建德發展軍備競賽,以經濟拖垮王世充和竇建德,然後再以絕對的優勢,一舉而下。
歷史上,秦王李世民雖然大敗王世充,大敗竇建德,一戰盡屠竇建德麾下十數萬軍隊,讓河北人口,幾乎村村聞哭聲,到處都是新墳。
唐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因為人口稀少,而造成的發展困難。哪怕佔領了中亞的廣大地區,卻根本守不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人口太少。
如果大唐對王世充和竇建德勢力,可以和平解決,那麼唐朝將來的擴張戰爭中,底氣將更足,而統治將會更加穩固。
陳應接着道:「北方防線,將從靈州北移,以勝州、豐州、朔州、雲州、幽州為第一道防紡,,而靈州、夏州、慶州、銀州、代州則作為二線梯隊,隨時準備支援一線。靈州、銀州、夏州、慶州、代州這五州都是北方的膏腴之地。即使在大業九年遍地狼煙的戰事正酣的時間,這五州仍每年向朝廷提供的糧賦在一百五十萬石之上,其中又以靈州、夏州、銀州的三州尤其重要,這三州除了賦糧輸供之外,每年向中央財政輸供的鹽、鐵、茶絲及其他商稅收入也高近百萬萬貫之巨,只要將這三州的經濟經營好,不用提高太多,哪怕只需要可以恢復到大業九年的水平,差不多就等同於在北方屯駐十萬大軍。有這十萬大軍在北方,突厥人想要南下,就得掂量掂量了。」
陳應這番話說得豪氣萬丈,仿佛江山就在他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