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劉皇叔是「凡三往,乃見」,公孫策才來了第一次,王二郎就被老爹拉了出來,王寧安覺得老爹要是做生意,一定會賠死,實在是不懂得待價而沽。
不過誰讓人家是爹呢,他也只能老老實實見了公孫策。
「公孫先生,你們查到了什麼,只管說出來吧!」王寧安淡淡說道,那份冷靜,淡定的氣勢,仿佛把什麼都看穿一般。
坐在對面的公孫策明明比王良璟還要大,此刻卻像是一個小學生和班主任匯報工作一樣,老老實實,和盤托出。
說起來包拯為官十年,天生聰慧,和那些迂腐書生不同,按理說他不會吃那麼大的虧,毛病還出在王寧安的身上。
他點破了騙子的手法,二伯王良珣靠着作弊獲得了包拯的認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王良珣毫無疑問頂得上一個排的豬隊友。
從他身上下手,精心佈局,險些就讓包黑子着了道。
不過躲過一劫的包拯迅速反應過來,他反思自己到滄州的所作所為,其中嚴查邊境,防範走私,是最要命的一條。
包拯去過遼國,深感遼國的強大,成群的戰馬,幾萬幾十萬不止,包拯看得眼睛都紅了,口水流出三千丈!
那滋味就像王寧安在後世看到的經典照片,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將軍,翹着腳巴望着美國人的軍艦,雖然差了一千年,但是心情卻是一模一樣。
包拯深知遼國的強大,卻也發現了遼國的問題,作為一個仍然處在半遊牧狀態的帝國,遼國除了戰馬、毛皮等少數物資能自給自足之外,其餘的東西,包括布匹、糧食等等,都需要從外面進口,其中最大的來源就是大宋!
包拯認為嚴格邊禁,杜絕走私,將貿易限定在榷場,這樣就能控制遼國的勢力。想法很不錯,他卻沒有料到,數十年的承平,在大宋內部,也形成了依靠走私獲利的龐大。
崔家人設計包拯,卻也暴露了他們的秘密。
包黑子和公孫策快速梳理清查,發現了許多情況。
滄州通判楊雄,比起崔鈺還大了四歲,在幾年前,楊雄的原配死去,崔鈺立刻將女兒嫁給了楊雄,雙方成了兒女親家。
楊雄的官職,加上崔家的財力,雙方密切配合,幾乎將知州給架空了。以往不管是誰來了,都要先拜碼頭,不然別想安安穩穩幹下去。
偏偏這一次碰上了包拯這麼個猛將兄,崔家感到了強烈的威脅,才會斷然出手。
「王二郎,根據我的調查,崔家在明面上的生意並不誇張,很難維持龐大的家業,因此我敢確定,崔家一定從事了走私!」
公孫策聲色俱厲,拍着桌子痛罵,「身為大宋的子民,和遼國勢同水火,國讎家恨,別看兩國沒有大戰,但是幾乎每年都有遼兵南下打草谷!他們是把大宋當成了韭菜,一茬一茬收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是何等恥辱!我華夏子孫,中原上國,幾時受到過這種羞辱?」
說到了激動處,公孫策幾乎落淚,「都是這幫蛀蟲,可恥的漢奸賊子,比起遼狗要可惡一萬倍,我恨不得滅了他們的九族,去祭奠死去的冤魂!」
「王二郎,之前包大人提出,讓令尊想辦法吸引崔家,然後一舉拿下,當時的確有些倉促,沒有料到崔家會如此喪心病狂。不過我覺得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我斗膽懇請二郎,能幫包大人,幫滄州百姓一個忙!」
公孫策說完,竟然站起身,深深一躬。
只是他貓着腰,撅了一盞茶的功夫,愣是沒有任何動靜。
莫非王寧安真的如此自私自利?
公孫策抬起頭,發現王寧安正微蹙着眉頭,陷入了沉思。
又等了半天,公孫策的腰幾乎都斷了,王寧安才緩緩搖了搖頭。
「怎麼,你真的不願意?」
「不對!」王寧安不是鐵石心腸,他比起公孫策,更加痛恨漢奸,但是想要對付他們,就需要比他們更加狡詐,更加奸猾,傻乎乎一頭撞進去,除了頭破血流之外,別無一點效果。
「公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