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人,四道分量十足的菜,被吃了一個精光,最後一點湯水都被王良璟用麵餅擦得乾乾淨淨。
對天發誓,王良璟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菜,衣食住行,食物排在了第二位,美食比起溫暖的房舍更讓人滿足。
王良璟的雙手按在鼓起來的肚子上面,常年習武練出來的腹肌變得平坦,他甚至琢磨着,如果天天吃這麼好吃的菜,要不了多久,就會變成一堆毫無用處的肥肉!
原來美食和美女一樣,都是消磨壯士之氣的壞東西。可有些東西就是如此,明知道是壞東西,卻忍不住想要嘗試,這不,胃裏的食物還沒消化乾淨,晚飯的香氣又飄了進來。
王良璟把頭別過去,可是下一秒又忍不住轉過來。
一大鍋南瓜粥,一小碟煎魚,一盤鹹菜,一盤香油拌菠菜,葷素搭配,清淡爽口,金燦燦的粥,綠瑩瑩的菠菜,忍不住食指大動。
王良璟足足喝了三大碗,打着飽嗝,放下了碗。
「寧安,你的廚藝別說滄州,只怕瀛洲也少有!」
白氏也笑道:「聽我哥他們說,只有京城的廚子才會炒菜——寧安,你到底是跟誰學的?」
「娘,炒菜沒啥了不起的,關鍵是油。」王寧安以前寫穿越文的時候,下過一番功夫,很早的時候,中華先民就使用動物油脂,羊油、牛油、豬油,烹製食物。
不過大多數人一年到頭都吃不上幾回肉,滿是油脂的大肥肉更是普通百姓的最愛,吃都不夠,哪裏捨得製成葷油,故此即便有炒菜,也只是在貴族中間流傳而已。
植物油是在東漢的時候才開始製取的,含油量極高的芝麻成為首選,最初用來照明,或者在戰爭中放火助燃的。後來漸漸用在了烹飪上,發展到了宋代,麻油已經十分普遍,而且價格相對低廉,炒菜從貴族走向了民間,變成普通市民也能享受的美味。
當然了,眼下的炒菜還只是流行於汴京,懂得炒菜的師傅更是敝帚自珍,當成了看家本事,捨不得外傳,但是要不了幾十年,炒菜勢必風靡天下,沈括在《夢溪筆談》裏就提到:「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問何物,皆用油煎。」
宋人這麼幹,不過王寧安試驗了一下,就搖頭了。
麻油也就是芝麻油,俗稱香油,這玩意炸東西,炒菜當然沒問題,可是香油味道太濃郁,會掩蓋住食物本身的味道,什麼都是香油味,吃多了感覺肯定不好。
而且香油不耐高溫,容易焦糊,用來炒菜會有苦味。
有這兩大缺點,註定了香油沒法成為炒菜的首選。
王寧安炒的青菜,用的是從吳大叔家裏買來的肥肉,熬出的葷油炒的,王寧安估算了一下,汴京的炒菜,首選應該是羊油、豬油一類的動物油,差一些的用香油,至於後世真正的植物油主力,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還沒有大行其道。
花生原產美洲,要等到大航海之後,才傳遍世界,身在北宋,暫時不用想了。
大豆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物種,不過長久以來,豆油都沒有得到人們的青睞,王寧安去吳大叔家裏買糧食和炊餅的時候,就旁敲側擊,問過原因。
根據吳大叔說,大豆不是沒人種,也不是沒人榨油,而是大豆的出油率太低了,一百斤大豆,只能得到五六斤油,比起芝麻高達百分之三十的出油率,實在是太可憐了,所以百姓們都不願意種黃豆。
不過王寧安倒是不以為然,大豆的出油率的確低一些,可是架不住大豆畝產高,而且他還知道一種方法,能使笨榨的出油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
大豆榨油之後,剩下的豆餅又是最好的飼料,可以餵養牲畜,是絕佳的蛋白質來源,而且大豆和小麥混種,能提升土壤肥力,增加產量,好處多多……
滄州地處北方,不適合種植油菜,而且王寧安也打聽了,油菜畝產很低,加上榨出來的油有股怪味,在北方沒有什麼市場。
選來選去,最好的選擇就是種植大豆!
王寧安花了一個時辰,給老爹和老娘描繪了一條發財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