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遼爆發大戰,一直到和談收場,范仲淹頂着壓力,支撐大局,功勞潑天。哪怕老范之前一再表示不會繼續為官,甚至因為范鎮的事情,已經辭去了都轉運使,只是暫時主持大局而已。
無奈老范的威望太高了,這一次雖說沒有完全廢掉歲幣,但是已經讓所有人看到了希望。很多熱血沸騰的年輕人都希望范相公能重返中樞,再浩浩蕩蕩,掀起一場變法革新,中興大宋。
而這,也是所有官僚最擔心的,不光是當初反對新政的那些人,甚至包括好多當年的支持者……范仲淹的威力太大了,大到官僚體系無法容納這個人。
說來也好笑,就連最信重范仲淹的趙禎也十分為難,他是想把范仲淹召回來,可一旦老范進京,必然掀起黨爭,年過不惑,在皇帝之中,已經算是高壽了,趙禎承受不起……好在,范仲淹也沒有讓皇帝為難。
他向趙禎瀝血上奏,說自己齒搖法白,老邁昏庸,三月以來,幾次昏迷,衰朽之軀,不堪驅馳。如果繼續為官,只是要了他的老命。
請陛下准許他辭去一切官職,專心教書,頤養天年,成全一段君臣佳話……
范仲淹說的懇切,趙禎仿佛又看到了當初范相公為了大宋嘔心瀝血的身影,趙禎思前想後,決定加封范仲淹兵部尚書,楚國公,判六藝學堂事。
好傢夥,遍觀大宋的書院學堂,還沒有哪個是堂堂國公主持的,六藝學堂一炮而紅,哪怕是四大書院與六藝比起來,也是差之萬里。
仿佛還覺得不過癮,欽賜范仲淹三十萬貫錢,一千頃土地,另外又手書四個大字:為國育才!
這一番動作,都在昭示六藝學堂的非同一般。
當真是士林震動,好多青年才俊都背起行囊,從四面八方趕到六藝求學,風頭之盛,堪稱大宋書院之冠……不過這些對於一個見慣了風浪,飽嘗冷暖起伏的老人來說,一點也不重要了。
范仲淹在兩個兒子的陪同下,離開清州,趕到了六藝學堂,從此開始閉門教書,不問世事,直到十年之後,老先生去世的時候,六藝的學子已經遍佈天下,人才之盛,無出其右。
相比范仲淹的華麗收場,賈昌朝就顯得有些尷尬了。
他也為了河北的戰局費力不少,論功行賞,加賈昌朝同平章事,出任樞密使。能重新殺回京城,讓那幫攻訐自己的孫子目瞪口呆,世上還有這麼快樂的事情嗎?
可偏偏就有人橫生枝節,文彥博對趙禎說,軍務繁忙,要防備遼國撕毀盟約,又要裁軍八萬,樞密院的事務繁忙,因此希望多增加一位樞密使,趙禎點頭了。
就這樣,賈昌朝和龐籍同為樞密使,兩位老臣,一樣德高望重,一樣手段非常,兩個人又不分先後,到底誰才是說了算的?這不是玩人嗎文彥博心中暗笑,玩的就是你!
好在大宋的官制從來就不嚴謹,隨意性非常大,有兩個樞密使雖然違背常態,但是也說得過去。
賈昌朝思前想後,覺得還是要吞下來,先卡位再說,他離開京城已經太久了,再待在地方上,那些老部下都被清理了,沒人幫自己搖旗吶喊,當一個光杆司令有什麼滋味!
姓文的,你等着,別以為靠着耍手段,就能對付老子,等着吧,我非要和你掰掰手腕!
懷着斗破蒼穹,吞噬星空的心,賈相公踏上了返京之路。
賈昌朝留下來的經略安撫使,沒有教給別人,而是落到了老將軍王德用的頭上。這個任命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首先雙方剛剛罷戰,遼國說不定會不甘心失敗,捲土重來。范仲淹退了,有資格,有威望,號令各方的,就剩下王德用而已,除了他之外,誰能壓得住驕兵悍將,又有誰能不在乎遼國的幾十萬雄兵!
至於河東路轉運使,落到了余靖的頭上,談判之時,余靖和王德用珠聯璧合,一文一武,配合默契,余靖本身也是幹吏,河北的災情還沒有完全解決,要多仰仗河北地方的豪強勢力,余靖恰恰人脈非常廣,是不二人選。
再有,歐陽修被調入京城,接掌翰林院,這也是之前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