飪各種菜餚。
朱銘暫時沒有更換閣臣,或許錢琛能恢復也說不定。
…… 次日,杜居實沒有陪同阿克蘇赫逛街,而是給這個使者講解《資治通鑑》。
這本書,已被各國學者翻譯為多種文字,有阿拉伯語、波斯語、突厥語、天城體梵文。
阿克蘇赫不僅僅是指揮官,勉強也算得上是一位政治家。
他全程目睹了去年大明與西遼的戰爭,剛開始震驚於火器和戰術,但很快就把目光轉向軍事制度,繼而又關注於大明的政治制度。
在自學《資治通鑑》之餘,也向杜居實請教大明制度,漸漸的把話題聚焦到宋朝。
對於宋朝如何收回兵權,如何用文官壓制武將,阿克蘇赫的興趣極大。
東羅馬這幾百年的制度變化,可以簡單概括為如下情況:
最初,軍區制。類似明朝的邊鎮軍戶制,最後因土地兼併加劇而崩潰。
接着,戰團制。募兵、傭兵、私兵演變形成一個個戰團,並且僱傭兵的佔比很重,極為類似唐末的藩鎮局面。甚至一度出現類似明代家丁的玩意兒,那是隨着軍區制崩潰自然而然產生的。
現在,采邑制。戰團被塞爾柱打崩,小亞細亞淪陷,兵頭子們成了封建領主,並以他們為核心抵抗外族、收復失地。
靠着封建領主浴血奮戰,東羅馬硬生生挺過來了。
此時的東羅馬,才改朝換代幾十年而已。
王朝開創者,便是一個兵頭子。
他通過聯姻一步步壯大,做了皇帝又開始集權。此後的幾任皇帝,一直致力於集權,全都迎娶外國公主,大力提拔外籍官員。
甚至就連皇帝打仗,也隨時把皇后帶在身邊,害怕外籍皇后遭到暗算。
而且東羅馬的采邑制,還跟西歐那邊不同。
雖然大部分領主都在搞父傳子那套,但至少在名義上,只能由貴族本人終身治理,領地不得私自轉讓和世襲。
一旦領主死亡,皇帝有權收回封地——就看收不收得動。
阿克蘇赫提筆寫道:
「在桃花石之地,大明王朝之前是宋王朝,宋王朝之前又是唐王朝。」
「唐王朝早期和中期的軍事制度,類似羅馬的軍區制。唐王朝的後期,類似羅馬的戰團制時期。唐與宋之間,又有一個五代時期,類似羅馬的軍團制向普洛尼亞制的過度時期。」
「而建立初期的宋王朝,跟現在的羅馬極為類似。存在大量軍功貴族,影響着宋朝皇帝的統治。」
「宋皇帝通過提拔文官,以及設立實權新官職,將舊官職漸漸虛化,成功瓦解那些老舊的軍功貴族。」
「本朝一直在迎娶外籍皇后,一直在提拔異國、異族官員,但這些註定都是外人。包括我本人在內,我出身於突厥奴隸,在羅馬沒有自己的根基,無法改變軍功貴族世襲封地的現狀。所以,羅馬應該學習宋王朝。」
「第一,改革教育,整合哲學、文法和修辭等各類學校。在學校加入更多的忠君思想,不斷強調皇帝是神的捍衛者,是人民真正的統治者和保護者。中國有一種『尊王攘夷』思想,就是所有人民,包括貴族和神職人員,都必須無條件效忠皇帝,而皇帝則保護國家和人民不受異族侵害。」
「第二,重建羅馬皇家近衛軍團,加強中央軍隊的實力,尋找合適機會收回封地……」
「第三,收回封地之後,用中央培養的文官來治理。又或者,在一次對外大捷之後,攜戰爭勝利之威,往貴族封地派遣少量文官,不過這樣做的前提是中央軍足夠強大……」
朱銘要是知道阿克蘇赫的政治見解,絕對會被搞得哭笑不得。
他想讓東羅馬支棱起來,擋住四面八方的進攻,遏制天主和沙漠兩大宗教擴張。
卻哪裏能夠想到,阿克蘇赫竟然建議東羅馬皇帝學習鐵血大宋!
朱銘認為十字軍和沙漠教,才是東羅馬的頭號敵人。
但實際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