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72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  大明第一臣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的本事,不服不行。

    別管多難的考試,人家都是永遠的第一名。

    他也從濟民學堂畢業,還跑去了貴州幫張庶寧,貴州學子確實希望不小。

    「最快三年,最遲五年,貴州就會有一批年輕人,走出崇山峻岭,走進最好的學堂,日後成為大明的頂級人才,為國效力。」

    張希孟微微頷首,「那好,我就再等幾年抱孫子……不過可這個科技發展,卻是刻不容緩了。」

    張希孟立刻給各處寫信,詢問各地的情況。

    要說發展的速度,還是首推北平。

    伴隨着嶺北之戰的勝利,藍玉移師西域,諸王、諸將,悉數雲集,他們堪稱眼下大明最強的一個軍團。

    軍中開支,加上蒙古諸部的市場需求,直接給北平餵了一大碗人參百補湯。

    軍械兵器,呢絨衣料,其他的種種商品,海量的訂單落到了北平,使得工廠迅速發展,僱工數量,飛速增加,甚至超過了二十萬大關。

    有這麼多工人,整個北平,連同開平,大沽等地,全都百業興旺,人口雲集。

    城市人口的驟然增加,產生了很有趣的變化。

    其一,北平等地的小吃開始增多,方便快捷,又相對味美好吃的麵條,餃子,包子,餛飩,在北京大行其道。

    另外各種熟食也多了起來,燒雞、烤雞、熏雞,豬頭肉,豬耳朵……快速的城市化,催生了太多有趣的東西。

    但是食物能想辦法解決,燃料卻不是那麼容易。

    這麼龐大的人口數量,要是靠着木材,估計能把北平周圍的山都給砍成蘇穗宗的腦殼……

    所以煤炭就成為新的風口……

    原來北平最可怕的行業是伐木,又累又要命。

    現在變成了挖煤……更累,更要命!


    張希孟從各地收集消息,匯總到了手裏,他是驚喜交加。

    此時的大明朝,絕對處於一個科技爆發的前夜。

    而且大明的發展,還真不是劫掠全世界的那種。

    就以安南為例,隨着均田推行,安南的老百姓種田一年三熟,很快就有了餘糧。

    有了餘糧之後,他們也需要更好的生活品質。

    來自大明的建材,家具,衣料,日用品……全都成了安南老百姓的必需品。

    僅僅綢緞細布,需求量就超過五十萬匹。

    因此就在大明的海上,船隻往來,滿載着中原的絲綢布匹,茶葉瓷器南下,帶回來南洋的糧食,木材,香料……

    這種貿易上的互補,並沒有什麼可擔憂的,畢竟安南的一切都捏在大明的手裏,公平買賣,各得其利,實現雙贏。

    如果安南那邊不願意,自然有辦法把雙贏變成大明贏兩次。

    同樣的整合過程,也發生在諸如高麗,琉球,占城,南掌,以至於暹羅等地……工業革命需要什麼?

    首先是遼闊的市場,其次是充裕的資本,再加上科學技術進步……把這些結合起來,也就有了工業化的雛形。

    審視眼下的大明,遼闊的市場,絕對是毫無疑問的……這可不是大明到處搶奪殺戮弄出來的。

    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均田,通過整合,讓大多數老百姓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有了農業剩餘,可以稍微用來消費。

    相比起搶奪市場,大明做的是培育和開發市場。

    至於資本的問題,其實大明也解決了。

    而且解決辦法也很有大明的風格,靠着多年積累下來的威望,還有強大的管理能力,成功推行了大明寶鈔。

    有了穩定的紙幣體系,大明朝的資本絕對充裕。

    張希孟還發現一點,刨去北平最初,不得不使用一些罪犯,廉價勞動力,現在運轉起來,需要生產質量更好的呢絨布匹,就需要有足夠技能,又遵守紀律的優質工人。

    最好還要上過學,認識字,需要有一定基礎。

    然後問題就來了,由於均田,使得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相關:  大宋將門  奮鬥在洪武末年  悍明  宋成祖  奉系江山  辛亥軍閥  重生之洪武末年    我的景區爆火了  一歸  雲煙神帝  凌天劍帝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同類最熱
搜"大明第一臣"
360搜"大明第一臣"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