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依照出土的竹簡,互相對照,還真讓歐陽修發現了許多東西。
原來所謂堯舜的禪讓並不存在,就連伊尹也有了問題。
按照儒家的說法,皇帝太甲不准法度,肆意胡為,權臣伊尹放逐太甲,三年之後,太甲幡然悔悟,修文講武,勤勤懇懇,國勢大興。
整個一個完美的故事,伊尹更是賢臣的代表,活了100歲,被尊為「商元聖」,總而言之,就像童話故事一樣美好,歷代都深信不疑。
可根據《竹書紀年》上卻說,伊尹放逐了太甲,自立為皇帝,太甲從桐宮潛出,殺了伊尹,重奪王位。
根本就是一場血淋淋的仇殺,什麼君臣和睦,中興國家,什麼壽高百歲,根本都是騙人的……
可想而知,如此顛覆性的東西,該多衝擊既成的儒家理念。
歐陽修也相當震撼和激動。
好在他和王寧安已經確定了思路,要先撕開三代之治的口子,打破既有的一切,然後再重塑儒家的核心。
只是從《竹書紀年》得到的信息太顛覆了,歐陽修以為要放棄一下子全拋出來的想法,應當改為循序漸進,一讓人們接受,避免衝擊過大。
歐陽修顯然比以往更加智慧,他知道堯舜禪讓,伊尹和太甲君臣相得,這都是儒家創造出了的好故事。
是維繫君臣綱常的榜樣,如果弄得太過,讓皇帝感到了威脅,大臣也不愉快,沒準就把《竹書紀年》給毀了,那可就不妙了。
聽完歐陽修的擔憂,王寧安深表同意。
要知道在歷史上,《竹書紀年》傳到了南宋之後,就徹底消失了,後世能看到的,也只是零星記錄。
在南宋遺失,偏偏南宋又是理學一統天下,這裏面有什麼鬼,想必聰明的朋友已經猜到了。
無非就是理學徹底站穩了腳跟,可以根據他們的想法,肆意修改歷史,看不順眼的,就給消失了唄……
商量妥當之後,歐陽修便按照計劃,將《竹書紀年》,還有幽州發現的竹簡,向世人透露出風聲。
這一下子可不得了,哪怕老夫子小心翼翼,結果也是天下沸騰,大家原來都在等着六藝能拿出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憋了這麼長時間,居然憋出了一個超級大招!
三代之治都是假的,賢君名臣都是騙人的。
上古和現在也沒什麼區別,什麼禮樂崩壞,原來古人和今人一樣,都是爭權奪勢,都是殘忍殺戮,絲毫沒有情面可言!
如此顛覆,絕對是天塌地陷級別的。
很快在京的士子,還有各路鴻儒,全都動了起來,有人要求一起破譯《竹書紀年》,有人則是痛罵歐陽修,胡作非為,誹謗聖賢。
還有人站出來,指出如果《竹書紀年》是真的,那麼歷代聖賢說的就是假的,我們都被騙了,讀了假的故事,上了當……儒家的學說,不能建立在撒謊之上好吧,如此激烈的言論正是出自蘇軾的嘴,本來蘇軾就性格乖張,又十分天才。
別人跟着王寧安,或多或少,都變得更厲害了,唯獨他,越跑越偏,在離經叛道的路上,一騎絕塵,幾乎沒什麼不敢幹的。
反正惹了禍也不怕,有姐夫給他擦屁股。
面對蘇軾的無賴做派,王寧安腦仁都疼。
好在這種熱鬧是他想要的,只要不停討論,不停激盪,就會產生新的理論,這是個破壞重組的過程,只要控制好度,就沒有問題。
正在激烈討論的時候,離着科舉會試越來越近,誰是主考官,越發引來關注。
終於,趙禎召開了御前會議。
「朕近些年來,光復幽州,整飭吏治,裁撤廂軍,穩固西北……不敢說有所作為,但天下大勢,在改變之中。千頭萬緒,首重得人!朕每念及此,又不免膽戰心驚,朝廷設立科舉,乃是為了網羅英才,輔佐聖朝。奈何近年科舉益發流於形式,所選人才務虛者多,務實者少。這一科,就必須扭轉局面,真正給朝廷選拔幾個賢才。」
趙禎說着,看了看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