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的眼神,他心中早有人選,「將從兄劉(修)元德調來襄陽即可。」
對於從兄劉修,劉景心裏頗有幾分歉意,長沙、荊南之於劉景,猶如關中之於高祖,河北之於世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劉景以從兄劉修方嚴持重,有大將之風,每次領軍出征,便讓劉修留守長沙。
數年間,麾下眾將跟隨劉景南征北戰,覆軍殺將,破國陷城,無不加官進爵,升為偏、裨將軍者六,中郎將十餘,而劉修由於長年坐鎮長沙,缺少立功表現的機會,至今仍為中郎將。
隨着劉景奪取荊南東邊的豫章、廬陵二郡,荊南內部安定,四面無敵,不必再留大將鎮守,劉景正好趁機將劉修調來襄陽,表其為裨將軍,領章陵太守,以彌補其這些年來的默默付出。
劉和雖知自己希望不大,卻也存了幾分奢想,聽到兄長屬意從兄劉修,臉上難掩失望之情。
劉景從小看着劉和長大,對後者的想法自然是一清二楚。
然而縱觀歷代開國者,兄弟齊心者有之,兄弟鬩牆者亦不在少數,劉景身為後世之人,對三國名將可謂瞭若指掌,族內又有劉宗、劉亮、劉修、劉祝等人可為臂助,沒必要讓劉和掌軍。
劉和今年還不滿弱冠,卻已位歷瀏陽、酃、宜城三縣,劉景擺明是準備將劉和培養成文吏。
劉景撫着劉和的後背,說道:「茂才乃國家獎拔吏士之科,文義此番被州中舉為茂才,不宜繼續留任宜城,我打算近日上表天子,讓你轉任襄陽令。」
劉和精神不由為之一震,由宜城令轉任襄陽令,看似平遷,實則不然,襄陽乃是劉景的治城,劉和身為劉景之弟,本就身份特殊,出任襄陽令,意味着他有了涉足荊州權力核心的資格,這正是他一直以來所期盼的。
「弟必不令兄長失望!」